“我們要重新認識我國的能源稟賦。在行業(yè)普遍認知中,中國的能源資源稟賦就是 ‘富煤缺油少氣’。但這一描述忽略了我國具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的特點。要完整、準確地理解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,才能為我國能源轉型奠定準確的基礎認知。”
6月11日,在世界頂尖科學家協(xié)會(WLA)發(fā)起的2023上海國際
碳中和技術、產品與成果博覽會·科學
論壇上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上海交通大學
碳中和發(fā)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杜祥琬在現場作出如此判斷。
事實上,截至目前,我國的風、光、生物質、水電的裝機量穩(wěn)居世界第一。據公開資料顯示,2022年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12億千瓦,占發(fā)電裝機總量的47%。而發(fā)電量,包括風、光、水等為2.7萬億千瓦時,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1%。這意味著我國可再生能源處在不斷的發(fā)展之中。
但與此同時,杜祥琬同時指出,我國現在在能源轉型方面仍然面臨著兩大困難,一方面產業(yè)結構偏重,另一方面能源結構偏煤,綜合效率偏低。
“我們實現碳達峰到碳中和只預留了大約30年的時間,明顯短于發(fā)達國家的50年到70年。所以我國的社會發(fā)展和能源轉型,都要有更大的加速度、挑戰(zhàn)更為艱巨。” 杜祥琬說道。
【版權聲明】本網為公益類網站,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,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,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、研究或欣賞之用,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,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(QQ:51999076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