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越“碳邊界”
“投資低碳經濟的風險也很高。”卡斯普爾舉例說,比如,項目需要龐大的資金,投資周期比較長,需要完善的供應鏈等。不過,這些對一般投資者來說的風險,對中國投資者卻是一種優(yōu)勢。
相比這些傳統(tǒng)風險,卡斯普爾認為,中國投資者更需要在
碳交易上汲取更多的專業(yè)知識。未來,不管是投資還是與歐洲做生意,都需要掌握更多
碳交易知識。
據了解,歐盟碳交易市場(簡稱EU-ETS)從2005年起正式啟動,其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為目的建立的市場機制。EU-ETS規(guī)劃了四個階段,2021年至2030年為第四個階段。根據其“市場穩(wěn)定儲備”政策,EU-ETS每年發(fā)放的碳排放許可上限預計逐年減少。這意味著,歐洲的相關企業(yè)都有碳排放的配額,超過配額就必須購買碳排放的額度。比如今年3月中旬,歐洲的碳排放
價格為每噸15歐元,到目前已經超過25歐元。
歐盟目前正在制定政策,計劃建立“碳邊界”調節(jié)機制,該機制將打擊那些來自“不尊重國際氣候目標”國家的進口商,保護那些被要求減少“
碳足跡”的歐洲企業(yè),免受歐洲大陸以外“碳傾銷”的影響。歐盟認為,“碳邊界”調節(jié)機制很可能會使外國企業(yè)參與歐洲的“排放限額交易”制度,該制度對“碳排放”給出一個由市場決定的價格。但馮德萊恩認為,歐盟與其“懲罰進口商”,不如“鼓勵我們的貿易伙伴,與我們合作,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一個公平的競爭環(huán)境,造福所有人”。
卡斯普爾建議,中國企業(yè)未來參與歐洲生意,應該做好產品的碳足跡。從資源開采、零部件制造、成品制造,到產品離開公司大門過程產生的碳排放,都應降到最低。
【版權聲明】本網為公益類網站,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,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,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、研究或欣賞之用,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,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(QQ:51999076)。